辽代白塔快塌了(清代白塔)

白塔???神秘的“白塔”!

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六一诗话》的言说方式正是“泛应曲当”,随事生说,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固定和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另一方面,《六一诗话》却又有其一以贯之的诗学主张。�

综观《六一诗话》,其基本的逻辑起点就是对于语言与意义的综合思考。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在“意义”方面,欧阳修主张应当事理真实,即所谓“事信”,艺术的真实应当与生活的真实相一致,反对只求好句而不顾事理是否真实可信。如谓:“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佳句也,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诗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声’,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骨塔’,‘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作者连举数例,说明诗句虽佳,但理有不通;更以贾岛优劣诗句正反对比,说明事理通达与否正是诗之精粗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此观点,欧阳修于《诗话》中第一则便辨析李方“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一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又于第三则讨论“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及“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两联,认为“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故有其可取之处。而作为欣赏者,要真正弄懂诗歌所表达的生活真实,也必须弄清诗句中每一词的具体含义。所以他考证了李白《戏杜甫》中“借问别来太瘦生”之“太瘦生”一词为语助;而对陶谷“尖檐帽子卑凡厮,短幼靴儿末厥兵”中之“末厥”一词,王建《霓裳词》中“听风听水作霓裳”之“听风听水”一语,以不得其解而深感遗憾,并录之以俟后来能知者。《六一诗话》的考证字句,实是为了求得事理之通“信”。�

二是在“言语”方面,欧阳修主张精工雕琢,反对不加修饰而过于浅俗。其言曰:“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此虽为梅圣俞之言,其实也正是欧阳修之意。在他看来,诗句之产生歧义,乃缘于语句浅俗易解,因此诗语得之过易,反致作者本意被人歪曲。关于此点,他还有数则诗话,复申其旨。如“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之遭人误解,盖因“其语多得于容易”;吕文穆公“挑尽寒灯梦不成”之被胡旦讥为“乃是一渴睡汉耳”,实亦因其出语浅俗。�

三是在言与意、事理与好句之间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意新语工”。他引梅圣俞的话说:“诗家虽率(一作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语工”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意新”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即在于是否“语工”。这样,“意新语工”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极为推崇晚唐诗人周朴的“月煅季炼”,杜诗的一字不能移易,赵师民的“诗思尤精”。同时,他也并不反对西昆体诗人的用典,对于由用典而导致“语僻难晓”者,认为只是“学者之弊”而已。�

上述三个层面,便是《六一诗话》之内在逻辑的起点,其余都由此推衍而出。由于主张艺术真实应与生活真实相一致,欧阳修因此而认为诗歌可以具有史传著作的作用,可以使那些史传不载的人物“得所依托”,而名垂后世。由于主张“意新工”,《六一诗话》便以此为标准,以大量的篇幅来鉴赏品评那些炼意新奇而造语精巧的佳诗好句,属于此类的共计14则,几占全书篇幅的一半。

原文

================================================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则误矣。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至六年再郊,改元开宝。开宝五年又郊,而不改元。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谢于西京。盖执玉祀天者,实四也。李公当时人,必不缪,乃传者误云五耳。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车并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西京应天禅院有祖宗神御殿,盖在水北,去河南府十余里。岁时朝拜官吏,常苦晨兴,而留守达官简贵,每朝罢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故其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

梅圣俞尝于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

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余家旧畜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时有安鸿渐者,文词隽敏,尤好嘲咏。尝街行遇赞宁与数僧相随,鸿渐指而嘲曰:“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赞宁应声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时皆善其捷对。鸿渐所道,乃郑谷诗云“爱僧不爱紫衣僧”也。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 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坐客皆惊。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圣俞病卒。余为序其诗为《宛陵集》,而今人但谓之“梅都官诗”。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 , 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余少时闻人多称。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余亦略记其诗,有云:“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又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其佳句多类此。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谓九僧者矣,是可叹也!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洞咸平三年进士及第,时无名子嘲曰“张康浑裹马,许洞闹装妻”是也。

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圣俞尝谓予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

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传得滕王《蛱蝶图》。”滕王元婴,高祖子,新、旧《唐书》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其善画,亦不云其工蛱蝶也。又《画断》云:“工于蛱蝶。”及见于建诗尔。或闻今人家亦有得其图者。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曹刚弹琵琶,米嘉荣歌,皆见于唐贤诗句,遂知名于后世。当时山林田亩,潜德隐行君子,不闻于世者多矣,而贱工末艺得所附托,乃垂于不朽,盖其各有幸不幸也。

李白《戏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太瘦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麽生”、“何似生”之类是也。

陶尚书成mR尝曰:“尖檐帽子卑凡厮,短革幼靴儿末厥兵。”“末厥”,亦当时语。余天圣景 间已闻此句,时去陶公尚未远,人皆莫晓其义。王原叔博学多闻见称于世,最为多识前言者,亦云不知为何说也。第记之,必有知者耳。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又“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

松江新作长桥,制度宏丽,前世所未有。苏子美《新桥对月》诗所谓“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者是也。时谓此桥非此句雄伟不能称也。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亦遒劲多佳句,而世独罕传。其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恨不得尽见之耳。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又“絮暖此鱼鱼繁,豉添莼菜紫。”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如子仪《新蝉》云:“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虽用故事,何害为佳句也。又如“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其不用故事,又岂不佳乎?盖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非如前世号诗人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为许洞所困者也。

西洛故都,荒台废沼,遗迹依然,见于诗者多矣。惟钱文僖公一联最为警绝,云:“日上故陵烟漠漠,春归空苑水潺潺。”裴晋公绿野堂在午桥南,往时尝属张仆射齐贤家,仆射罢相归洛,日与宾客吟宴于其间,惟郑工部文宝一联最为警绝,云:“水暖凫nC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人谓不减王维、杜甫也。钱诗好句尤多,而郑句不惟当时人莫及,虽其集中自及此者亦少。

闽人有谢伯初者,字景山,当天圣景 之间,以诗知名。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景山诗颇多,如“自种黄花添野景,旋移高竹听秋声”,“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之类,皆无愧于唐贤。而仕宦不偶,终以困穷而卒。其诗今已不见于世,其家亦流落不知所在。其寄余诗逮今三十五年矣,余犹能诵之。盖其人不幸既可哀,其诗沦弃亦可惜,因录于此。诗曰:“江流无险似瞿塘,满峡猿声断旅肠。万里可堪人谪宦,经年应合鬓成霜。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异域化为儒雅俗,远民争识校雠郎。才如梦得多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下国难留金马客,新诗传与竹枝娘。典辞悬待修青史,谏草当来集皂襄。莫谓明时暂迁谪,便将缨足濯沧浪。”

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余家尝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诗,曼卿平生所自爱者,至今藏之,号为三绝,真余家宝也。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其后又云,降于亳州一举子家,又呼举子去,不得,因留诗一篇与之。余亦略记其一联云:“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长随日脚流。”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诗颇类曼卿平生语,举子不能道也。

王建《霓裳词》云:“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曲今教坊尚能作其声,其舞则废而不传矣。人间又有《望瀛府》、《献仙音》二曲,云此其遗声也。《霓裳曲》前世传记论说颇详,不知“听风听水”为何事也?白乐天有《霓裳歌》甚详,亦无“风水”之说。第记之,或有遗亡者尔。

龙图赵学士师民,以醇儒硕学,名重当时。为人沈厚端默,群居终日,似不能言。而于文章之外,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又如“晓莺林外千声啭,芳草阶前一尺长”,殆不类其为人矣。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可称者。 惟天圣二年省试《采侯诗》,宋尚书祁最擅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诵,当时举子目公为“宋采侯”。

这22座古辽塔屹立千年不倒,全部是“国保”级,堪称辽宁最美名片

在辽宁深度旅行一个多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几十座辽塔;寻找辽塔是一件费时费力的辛苦活,却也成了这些天的乐趣所在。

辽代(907年—1125年),是中国 历史 上由北方契丹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朝代,其疆土包括我国现在的华北、东北及蒙古国、俄罗斯的大片地域。虽然仅存在了二百多年,却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度,兴修佛塔成了当时的时髦之举。甚至有史学家将辽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归咎于修佛塔掏空了财政,导致经济崩溃,从而无法抵御外敌,最终亡国。此说虽有些牵强,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其倾尽国力修塔的史实。

辽代修建的佛塔(统称辽塔)有其独有的风格、工艺及构造。目前全部存世的辽塔不足百座,辽宁境内有四十余座,约占整体数量的一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2处,都历经千年屹立不倒,代表了辽塔的较高艺术水准。

辽宁省一共有14个地级市,这22座辽塔分布在其中的8个市,从地理上靠近中部、北部和西部,东部和南部几乎没有,这其中的原因不是我的阅历和知识所能解释的,我只能从旅行者的角度来欣赏它,而不是去探究。

又名崇寿禅寺塔, 辽宁省最北端的辽塔,位于铁岭市辖区的 开原市老城区崇寿寺内 , 始建于金正元隆年(1156年)或更早,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高66米,是辽金文化的典型代表建筑,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沈阳市皇姑区 ,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因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称“无垢净光舍利塔”,十三层密檐八角形砖塔,高约33米,周围建有休闲公园,为沈阳八景之“塔湾夕照”。该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鞍山市所辖的海城市境内有三座辽金时期的古塔,合称“海城三塔”。它们分别被当地人叫作“金塔”、“银塔”和“铁塔”。其中的金塔和银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塔位于海城市东南约25公里处的接文镇西塔子沟村北山上果园中,高约20余米,因塔身略显白色,俗称“银塔”。塔周原来建有银塔寺,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金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羊角峪西山腰,为实心八角十三级密檐砖结构,塔的北面原建有金塔大禅宝林寺,亦称金塔寺,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城金塔是三座辽塔中规模最大,最精美的建筑。

铁塔因年代较近(金代),且规模较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的辽塔中,辽阳白塔无疑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辽阳白塔位于曾经的辽国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中心区域,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塔高70.4米,设计精美,规模宏大,是契丹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 历史 和科学文化价值。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最早入选国保的辽塔之一。

辽宁省西北部的阜新市辖区内有两座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塔,分别是塔营子塔和东塔山塔。

据说阜新市曾经有辽塔十余座,但多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塔营子塔的幸存实属不易。

塔营子塔地处辽西丘陵地带的绕阳河畔,坐落于阜新市阜蒙县塔营子乡。公元102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曾在此为二女儿槊古公主修建了私人城郭,赐名“懿州”。懿州城是通往朝鲜,连接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懿州城曾三度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此外,这里还是一代道教宗师、武当鼻祖张三丰的故里。据传元太宗时期,张三丰的父亲曾经为官,后来归隐,其母在这里诞下了张三丰。

位于阜新市阜蒙县红帽子乡境内,也称红帽子塔。由于地处松林密布的山丘上,导航无法使用,寻找颇费了一番周折。偏僻的位置,也成全了它的留存。1967年,有关单位曾对塔下地宫进行挖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辽西 旅游 强市朝阳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辽塔密度最大的地区,一共有八处九座辽塔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 朝阳市大平房镇 黄花滩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构,高约32米,属辽代 兴中府建州 境内佛塔,塔山下现存辽代 建州城址。黄花滩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早期建筑,塔高34.4米, 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通身白色,挺拔而高贵,位于 朝阳市大平房镇 八棱观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朝阳市大平房镇 东平房村,因 与前面两座佛塔同 处大平房镇,三座辽塔并称为“大平房三塔”。东平房塔规模较小,密檐式六角九级砖塔,高20米。入选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五十家子塔,位于朝阳市朝阳县西营子乡五十家子村西的一座土坡上,始建于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典型的辽代密宗金刚界佛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辽宁仅存的五座方形辽塔之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朝阳 市 朝阳县木头城子镇 郑家杖子村西北山沟的悬崖峭壁上,双塔相距23米,东塔高11米,西塔高13米。属辽代 兴中府建州 地区 历史 遗迹。两座塔的造型各异,可能出自不同年代和不同工匠之手。其中东塔为空心八角形单檐式砖塔,造型为楼阁式与覆钵式相结合,塔顶为覆钵式,塔基饰有莲花瓣托起塔身,其精美之处在于为似乎千篇一律的辽塔家族增添了多样性和观赏性。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朝阳市凤凰山风景区云接寺内,是凤凰山古建筑群中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辽代,因凤凰山有上寺(华严寺)、中寺(云接寺)、下寺(延寿寺)之谓,亦称中寺塔。云接寺塔属于典型的密檐式塔,具有较高的 历史 、艺术、科研价值。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朝阳市城区中心, 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方位称之为北塔、南塔、东塔(已倒塌)。朝阳北塔是典型的佛舍利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檐和刹顶等部分组成,塔身四面雕有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举世无两。

1988年11月在对朝阳北塔修缮时,首次发现天宫、地宫,并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惊现于世,轰动海内外。同时出土的鎏金银塔、 金银经塔 和波斯玻璃瓶被 国家有关部门 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他诸如金银器、玛瑙器、玻璃器、水晶器以及巧夺天工的玉石器等佛教文物同样是国内罕见;地宫出土的辽代石经幢,被誉为“东北第一幢”。

有关朝阳北塔的建造年代也是充满传奇,经考古发掘证实其有五重身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三百多年的三燕时期,后经北魏、隋、唐直至辽初。可以说,现在的辽塔是在 三燕时期 的龙宫 宫殿台基上建立的。

1988年,经 国务院批准朝阳北塔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朝阳北塔一街之隔的朝阳南塔虽名气稍微逊色,但塔身长度却超过北塔2.4米,高达45米。南塔的建造年代有确切的记载:辽大康二年(公元1076年),这样算来也有近千年的 历史 了。体量相近的南北双塔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朝阳市的地标和最美名片,也是不可多得的辽代 历史 遗存。朝阳南塔于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朝阳市相邻的锦州市面朝大海,背靠医巫闾山,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地方。锦州市辖区内共有四处五座辽塔。

也称“斑鸠塔”或“半截塔”,不知有没有谐音的因素,谁是最早的名字?班吉塔始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其塔型独一无二,是辽宁境内唯一的“花塔”。班吉塔坐落在锦州凌海市的班吉塔镇,新的问题又来了,是先有镇名还是先有塔名?2013年,班吉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辽 开泰 年间(公元1020年),虽然略显破旧,但却是基本上未经修饰的,尚保存完好的辽代古塔。塔高42.5米,其建筑形式为传统的八角形实心十三层密檐式,须弥座有精美的花饰和人物浮雕,只可惜周围民居破破烂烂,环境有待改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砖实心十三层密檐式,塔高57米。该塔坐落于广济寺内,是京沈高铁沿途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古塔。2001年以“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名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锦州北镇市区东北角,是我国仅存的双塔加寺庙辽塔,建于辽代晚期,为辽道宗宣懿皇后出资所建。两塔相距一个塔身,东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构。秀丽挺拔,典雅优美的造型,堪称辽塔的精品之作。1988年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岛市辖区共有三处四座辽塔。

位于燕山余脉,长城脚下的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乡塔子沟村。两座塔为一大一小,东西对峙,相距四十余米。 大塔高20.44米,为八角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塔身刻有“辽天祚皇帝宣赐舍利塔”题铭,对考证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小塔高9.14米,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

关于妙峰寺双塔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明末清初,一支抗清队伍假扮僧人隐居于妙峰寺内,时常出山袭击清军,来去无踪。后因奸细告密,清兵寻踪至此,设计诱杀僧人并纵火焚烧寺院。大火将古刹烧毁,而双塔却无恙,时至今日依然矗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岛市辖内兴城市红崖子乡二道边村磨石沟屯的一个不起眼的沟里,这是我遇到的最难寻找的目标。导航在一处荒野断头,四处无人,凭着感觉向一处山沟深处寻觅;没有路,只能将车停在一边步行,在几乎绝望的时候,看见了远处的塔尖,足足用去了个把小时。

这座古塔到底是辽代或金代尚无定论,但是能入选第七批国保名单,说明了它的文物价值。在所有22座辽塔中,它是唯一有琉璃瓦装饰的古塔,稀有,成了它“制胜”的法宝。

俗称八角玲珑塔,位于葫芦岛市所辖 兴城市 白塔乡塔沟村,始建于 辽道宗 耶律洪基大安八年(公元1092 年)。塔高43米,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须弥座的转角处有砖雕天王力士作承托状,塔身八面各嵌有石刻倚柱,刻八大灵塔塔名,各立面正中砌有佛龛,内置佛雕像。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再放上几座辽宁省境内不同时期的古塔,或因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因不是辽塔而没有做正文介绍。但是这些古塔的文物价值并不逊色,有的还很有特点,都是当地相当知名的地标性建筑,值得欣赏。

辽阳有一座白塔全国闻名,沈阳浑南区这座70米白塔你知道吗?

提起白塔,辽宁人都知道位于辽阳的白塔,辽阳白塔为辽代中晚期建造,距今有近千年的 历史 ,它高大巍峨,以其71米的高度居东北地区古砖塔高度榜首。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沈阳也有一座白塔,它与辽阳白塔同样高大,它的身世却比辽阳白塔曲折得多,让我们细细道来。

沈阳白塔又名无垢净光塔,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堡地区,与辽阳白塔同样高达70余米,通体洁白如玉,高大的塔身四周浮现佛教雕刻,同样典型的辽塔样式。

与辽阳白塔不同的是,沈阳白塔塔身是完全崭新的,没有千年风霜侵蚀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同于辽阳白塔,沈阳白塔是2000年之后重建的,它重建得比较晚,所以塔身才能几乎一尘不染,没有太多 历史 的痕迹。

沈阳白塔和辽阳白塔塔身对比,精美程度和自然程度显而易见。

史料《奉天通志》75卷记载,“沈阳白塔”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为佛教僧人德本监修。那么为什么沈阳白塔和辽阳白塔造型风格这么相似呢?这只能说是一个误会。

沈阳白塔佛像和辽阳白塔佛像对比,不用太仔细看就能感觉出差异,辽阳白塔每一面的佛像形象各不相同,栩栩如生。

沈阳白塔为何重建,这要从 历史 说起,在1905日俄两国在辽沈大地激战正酣,日俄两军沈阳郊区发生了激烈交火,沈阳白塔因其塔身高大,为了防止俄军通过白塔这个制高点侦察日军行动,于是日军用大炮摧毁这座上百年 历史 的沈阳白塔。(此处存疑,白塔有多次损毁和重建记载。)

时间来到了百年后的21世纪初,沈阳逐步开发浑南区域,决定重修白塔堡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沈阳白塔!当时把沈阳白塔定为辽塔样式的依据是1952年有村民在陈相屯附近发现的了一个”石函“,这个”石函“记载了一座高大的辽塔,于是沈阳白塔便依照这个证据重建成了一座高大的辽代古塔。

可是辽阳作为辽朝的“东京府”,拥有的高塔才达到71米的高度,白塔堡地区在辽代不名一文,为什么会有70米高的辽塔呢?

后来通过多方调查证明”石函“中记载的古塔原来是陈相屯集州辽塔,并非重修的沈阳白塔,沈阳白塔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明代古塔,这个时候沈阳白塔已经依照辽塔样式复建完毕,就是今天沈阳白塔的样子。

虽然明代塔重修成辽代塔,但单从周边环境来讲,沈阳白塔还是有可取之处,至少这里环境清新,周围绿地树荫较多,游人也不是很多,喜欢清静的朋友不妨来这里走走,用看当代艺术品的眼光欣赏沈阳白塔。

沈阳白塔南侧是新修建的大寺庙,以明代此处古寺弥陀寺命名,建筑面积达16000平,整体可以说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寺庙内建筑崭新高大,信众不多,大家可以在观赏沈阳白塔之后到这里逛一逛。

中国建筑工艺最精湛3座古塔,存在千年屹立不倒,今游客络绎不绝

在现在的都市生活当中,无论是繁华的一线城市,还是小一点的二三线城市,都能够看到很多的高楼大厦,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也可能是因为这些高楼大厦让人们觉得生活得特别累,这些高楼大厦是无形当中给了人们一种压力。而在古代就不同了,古时候的建筑物是有一定的高度的,而最高的建筑物应该就是古塔形式的。现在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地方,依然保留着有很长 历史 的古塔,外表美观高大上,还有很丰富的 历史 故事。

其实对于古塔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从佛教传入中国的,我们国家现在存在三座工艺非常精美的塔,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但是仍然没有倒塌,而且很多上面都是有精致的雕工的,仔细看一看是会给人震撼之感的。那么都有哪些存在千年展现古时候人工艺精湛的古塔呢?

赤峰庆州白塔

该塔就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这座塔是在辽代的时候建造的,白塔一共73米,一共有7层8个角的古塔,是砖木工格样式的塔形,这座塔又叫做释迦佛舍利塔。也是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7层的塔一共有4个面儿总共28个门。在每个人门上面的两旁都是有浮雕的,天王的浮雕,雕刻的栩栩如生。而整个塔身是有百面铜镜的,在阳光照耀之下异常的亮眼。在古代建筑史上这样的建筑物是非常罕见的。如今来到这里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赤峰大明塔

这座塔也是在我国内蒙古赤峰市,整座塔也是8个角,总共有13层。是实心砖所造的塔高度达80.22米是我们国家第三高塔,一座塔在建造的时候,台机就有6米多高。而这座塔的体积也是全国第一,在设计之时用的是一层高过一层的飞檐,这使得整个塔看起来很和谐,但又不失威严。每一个侧面都会有佛像,雕刻的非常生动,形态都是不一样的,显稳重又安详。

在这个地方每年都会有庙会,也是这里的传统已经延续数百年之久,大概是每年的四月初一一直到初十,在这期间会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去这里烧香拜佛,希望能够保佑自己一生都平安如意。

邢台普利寺塔

该塔就在我国的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这是一座北宋方形密山市的仿古砖塔,平面是方形的设计,塔一共有8层高33米。其实这也是我们国家唯一保留的属于北宋的这类塔形。在整座塔的塔身下面有一个门可以直接到塔心,在这座塔上一共有1016尊佛像,在第2层塔身上面,侧面还雕有罗汉像。可以想象一下,在古时候那样的条件之下,居然能够建造如此精美的建筑物,古人是多么厉害呀!

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是怎么回事?千年辽代白塔有什么历史

最近在考古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的让人悲伤,也非常的着急,那就是一座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所谓的千年辽代白塔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乍暖还寒,草木枯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塔破败而悲凉。

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

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当地群众和业内专家呼吁,亟须提高效率,立即对白塔进行加固维修,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千疮百孔成“斜塔”

从赤峰市敖汉旗出发,向西驱车30多公里,记者来到丰收乡白塔子村。武安州白塔(以下简称“白塔”)便位于村子西侧的一处高岗上。

然而,来到这座千年白塔脚下,记者看到的却是令人揪心的一幕。整座古塔已经严重破损,塔体发生歪斜,遍布千疮百孔,甚至面临倒塌危险。

67岁的村民李成仪住在白塔脚下。去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举行“祭塔”仪式时,他猛然发现,自己老了,相伴60多年的白塔也“老”了:塔砖越掉越多,地上堆满了碎砖头;墙体外张,裂出一道道长口子;塔基座收窄,整个塔都变歪了。

“这塔恐怕不中了。”他担忧地说,“随时可能塌。1年?10年?一场大雨可能说塌就塌!”

邢玉华是白塔保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他列举了一连串的担忧:墙砖松动,砖缝里的黄泥一抠就掉;裂缝变多、变大,塔北面有处缝隙甚至裂开10多厘米,南面的裂缝有4厘米;塔体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塔基座缩进去一米多,头重脚轻……

他着急地说:“塌了可就瞎了,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千年古迹啊!”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研究评估称,白塔是一座八角形密檐空心塔,是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最早、最具辽中期建塔特色,且仅存的空心式砖塔,同时还是唯一一座采用穹顶式佛龛的现存辽塔,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2013年,该塔及所在地武安州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白塔当前的处境十分堪忧。记者绕着白塔走完几圈,粗略一数发现,整座塔竟然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孔洞,18条明显裂缝,最多的一个塔面上有近30个孔洞,最长的裂缝纵穿5层塔檐。

从近处看,武安州白塔墙体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此外,塔檐和塔顶上已经长出野草,还有鸽子在塔里筑巢。

“我小时候白塔还不这样,以前墙皮是光溜的,墙体也没往外劈,裂纹也没这么多。”眼前的白塔,让时隔20年回乡探亲的李桂芬大吃一惊。

匆匆瞥过几眼,她就带孩子离开了这里。

不少村民也意识到了危险。35岁的村民李金虎近几年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严禁靠近白塔。“怕塔上掉砖头,砸坏孩子。”李金虎回忆说,小时候他经常去白塔玩,甚至爬上爬下,“现在用手就能把砖头扒拉下来,能不害怕?”

纸上“修缮”已多年

千年古塔何以破败成如此模样?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自然原因,还与漫长、低效的维修审批过程有很大关系。

从2016年加固工程立项获得国家批复,白塔竟是在纸上“修”了多年,实际维修一拖再拖,迟迟未动。

在多数村民眼里,年久失修是白塔面临倒塌的主要原因。

邢玉华指着南墙裂开的口子说:“这几年村里下了几场大雨,加上风吹日晒,裂纹明显变宽了。墙体裂成那样,遇到大暴雨或者地震,可能一下就倒了。”

李成仪也很纳闷,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破得要塌了,就是不见有关部门出手,“塔跟房子一样,没人管、没人修,可不就是塌嘛?何况白塔已经有一千年了!”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目前没有资料显示,武安州白塔在历史上有过修缮的记录。

记者查阅文件发现,早在2016年,国家文物局就在《关于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中,同意白塔的修缮工作。可之后迟迟不见内蒙古启动维修,直到2018年白塔的处境被媒体报道引发关注,敖汉旗方面才回应“不知道工程立项在2016年时就通过了”。

2018开始,敖汉旗终于着手起草维修方案,但逐级向自治区上报了2次《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维修方案》,都接连被第三方评审打回修改,截至目前修缮仍未开始。

敖汉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透露,实际上当地向上提交修缮计划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上面重视不够”没啥实质进展,现在翻回头看,白塔一直在纸上“修缮”了多年。

除此之外,白塔也存在被人为破坏的现象。61岁的村民李桂金说,过去日子不好过,一些村民家垒兔舍、盖猪圈用的都是白塔上的砖,“用铁棍使劲一撬,崩下来的砖头就拉回家用了”。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过去在白塔上爬进爬出非常容易。

即便现在,村民或外地人还经常到白塔南面的洞内烧香拜佛,地上残留着纸钱灰烬,多处墙壁被熏黑。塔口处,烟花炮皮、酒瓶子、易拉罐等废物乱扔一地。而白塔四周的砖块上,刻了数不清的人名。

白塔南面的洞里,人们烧香拜佛,废物一地。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保护工作拖不起

白塔维修方案设计方——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等三家单位做出的现状评估显示:塔体破损十分严重;塔基座面砖全部脱落,基座根部有多处盗洞;塔身部分破损十分严重;一层大檐全部掉落;塔顶和塔刹早已缺失,原形制不清。

内蒙古文物局称,塔基空心,形势危急。敖汉旗政府则表示,目前白塔倾斜3度。

当地群众和文物专家呼吁,白塔修缮拖不起等不起,亟须提高效率,加快启动白塔修缮。

白塔维修方案迟迟未通过,除方案本身有待完善,也与第三方评审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意见层出不穷有关系。

第一版方案提交后,因为专家组成员持有不同意见,最终未能通过。然而,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并提交的第二版方案,却再次被专家组否决。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时参与第二版方案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全是新面孔,并不认同“前任”提出的修改意见。

当地干部担忧,第三次维修方案正在提交,评审专家又再次换人,“除了一次次划叉,我们更需要完善的维修方案。”

对此,内蒙古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陈亚光回应,针对第三版维修方案,文物局将联络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其通过方案审议。“资金和技术不是问题,维修方案一经通过,将立即维修。”

白塔已成危险建筑,存在坠砖、倒塌等险情。但游客并不知情,千年辽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前来。

为了安全,白塔外围起一圈铁丝网,可塔东边的铁丝网早被人踏倒,南边的门锁也被拆掉,游人随便进出。

记者在现场统计了一下,一下午时间就有近三十人前来游览。他们翻过铁丝网,钻进白塔洞内烧香拜佛,没有提示、没人管。

敖汉旗的一位文物专家建议,白塔修缮前须严加管理,避免加剧对白塔的损害,同时避免事故发生。

白塔的损坏、修缮的缓慢、管理的松垮,暴露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窘境。

契丹辽文化的一位研究者表示,对待文物、古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能“急诊”的就不“门诊”。

他认为,内蒙古尤其是赤峰,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灿若繁星,文物众多,价值不可估量。亟须在保护理念、保护力度、保护方式上“更走心”“更给力”,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把祖先留下的文物、古建一个不少地传下去。

武安州遗址简介

武安州遗址位于,是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

武安州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出土辽、金、元代的瓦当陶节、围棋子、象棋子等遗物。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州遗址历史

武安州是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置的头下州之一,并由此开创了头下军州制。《辽史》载“武安州,观察。唐沃州之地,太祖俘汉民居本叶山上,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日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这一记载说明了武安州的形成过程和在辽朝建国前的重要位置。专家们在评价该城时说:“阿保机的龙化州、杏埚新城,都在城西楼为皇都之前,这说明头下城的初起――是草原建城或建立据点的先驱,也就是缩小游牧移动的开始”所谓“杏埚”,即“新的斡鲁朵”,阿保机在幽燕一带掠抢大批汉人,先在木叶山那里建宗庙,即最初的“斡鲁朵”,建完后把这批汉人又移至这里建他的又一个“斡鲁朵”,故传音为“杏埚”。

在阿保机建国之后,仿唐制把这里改制为“新州”,并“以辽西户益之”,在辽统和八年(990)由新州更名为武安州,在这一年的三月,又一次建城,并“以宋俘实之”,第三次迁入汉民。这里说的“宋俘”即当时著名的辽宋高梁河之役所获,把新州改为武安州似乎也与此有关,也就是对高梁河之役所获胜利的一种纪念,体观了契丹族的尚武精神即取“以武安天下”之意。金、元两代设县,由武安州改为武平县。

永清白塔寺为什么拆

太过老旧。永清白塔寺位于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乡,这座辽代所建的白塔与北京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因为太过老旧,所以被拆了,拆的过程中因道路太过狭窄,所有的拆除工作只能人工操作,再用小三轮一车车拉出去。

原创文章,作者:小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yehe.com/248522.html

小七小七
上一篇 2024年1月23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4年1月23日 下午9:16

相关推荐

  • 大连萃华金店(大连萃华金店怎么样)

    求大连萃华金店的全部分店的详细地址 您好,下面是大连所有萃华金店的最新地址,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o^ 萃华金店大连店 大连市西安路139号罗斯福天兴国际中心一楼 萃华金店大连2店 …

    2024年1月20日
  • 西山公园旅游攻略(西山公园旅游攻略一日游)

    桂林西山公园腊梅盛开赏梅攻略 1、西山公园腊梅观赏最佳时间:腊梅花一般在每年12月到次年的2月上旬之间开放。腊梅花期在15-25天,现在就是观赏腊梅的好时机。腊梅花似梅花,但不是梅…

    2024年2月6日
  • 加盟最新酒店(加盟最新酒店排行榜)

    酒店加盟品牌大全 酒店加盟品牌大全有速8酒店、连锁酒店等。 速8酒店创立于美国,其品牌是全世界经济型酒店中发展较好的一个品牌。速8酒店是在2004年进行市场的,自速8酒店进入到的市…

    2024年3月11日
  • 名闻海内外的泉州石文化

      在了解泉州文化的同时你会发现,泉州不仅仅茶文化各地闻名。就是石文化也一样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你会发现在以前的建筑上,大部分都是以石的建筑较多。泉州石文化名闻海…

    2023年6月19日
  • 永兴岛面积(永兴岛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

    西沙群岛的第一大岛屿永兴岛具有典型的热带风光面积约为210公顷用平方千米做单位。 解: 100公顷=1平方千米 210÷100=2.1(平方千米) 西沙群岛的第一大岛屿永兴岛具有典…

    2023年12月20日
  • 攀枝花旅游(攀枝花旅游住宿攻略)

    攀枝花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攀枝花好玩的景点: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海塔世外桃源风景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中国苴却砚博物馆。 1、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是超级多…

    2024年2月28日
  • 麻城地图(麻城地图高清版)

    麻城市南陵路在哪里 湖北省麻城经济开发区南陵路。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麻城市南陵路在湖北省麻城经济开发区南陵路,麻城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黄冈市代管。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

    2024年1月6日
  • 国际机票查询预订官网(国际机票网上预订官网)

    查询国际机票的网站有哪些? 国际机票还是要人工查询更准确些,现在只有少数的网站才可能查询国际机票,因为网站上查询出来的数据是人工编辑录入的,而且国际机票的计算非常复杂,所以即便是有…

    2024年2月17日
  • 上海城市雕塑中心(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官网)

    上海雕塑公园在哪里?    上海比较有名的雕塑公园有两个:上海静安雕塑公园(静安区北京西路500号)和上海月湖雕塑公园(松江区佘山镇村荫新路1158号)。    建议您去市中心的上…

    2024年2月15日
  • 长发西饼(长发西饼蛋糕价目表)

    长发西饼可以邮寄吗 可以。长发西饼算是苏州的美食名店了,最著名的就是鲜肉月饼。长发西饼经过冷冻后可以邮寄,但是不能保存太久。长发西饼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苏州广州食品公司,…

    2024年2月3日